我们一直在用巴菲特投资的原则和框架体系来做投资分析,最近我们把巴菲特投资的十二个原则简化了一下,总结为五个问题:第一,公司销售什么产品和服务;第二,客户为什么会选择它?而不是竞争对手;第三,为什么它可以做到,而竞争对手不行;第四,如果竞争对手或者是跨行业的竞争对手,不惜一切代价,那么发起竞争,它如何去保持自己的份额?第五,它到底值多少钱?
我们今天以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下小米,先看第一个问题:小米销售什么产品和服务?小米的产品简单来说是铁人三项,硬件(手机+ A I O T)、互联网服务(游戏、金融)、新零售(电商、有品)。
小米智能手机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537亿一直增长到2019年1220亿,五年来增速为20%,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60%; AIOT跟生活消费品增增速更快,从87亿增长到去年620亿,增速45%,总营收占比为30%;互联网服务占比10%,五年来增速为20%,2019年小米的营业总收入是2580亿元。
按照地区划分,2015年小米在中国区的营业收入占比为94%,国外只有6%。2020年三季度,中国区以外的收入占比提高到百分之52%。国外的收入超过国内收入,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面是比较少见的。
1、职能手机版块
智能手机三季度销量4700万台,重新回到全球的前三,同比增长了45%,市场占有率13.5%。可以看到统计数据里面华为下降了22%,小米手机的快速增长和华为受到美国制裁,份额下降也有一定关系。小米手机在中国内地实际上是第一,是中国前五手机厂商里面唯一正增长的。中国整个智能机行业已经渐顶,每年销售量在往下走,所以小米的正增长才显得非常不容易。
小米手机在全球增长非常快,除了印度地区以外(也是在增长,不过因为政治原因增速放缓了,仍连续17个季度销量第一),其他的销售都是翻倍增长。
做下业绩归因:首先是双品牌战略有效,把小米和红米分开,小米品牌是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redmiK系列放在中间200-3000元档,红米系列主打1000元左右区间,各自抓住定位区间的客户群体。
第二,ALLin 5G去年底小米清理了全部4G库存,全力发展5G业务,所以能够轻装上阵;
重视相机和充电技术。小米在这两方面研发投入很大,对手机性能的提升作用很大。
2、AIOT版块
AIOT实际上是智能硬件,通过米家APP和手机相连。小米的战略是1+4+X,1是手机;4小米自己生产的是电视、电脑、路由器、音箱;X是300多家这个生态链合作伙伴生产的平衡车、手环、充电宝、净化器、冰箱、空调等设备;小米对这些设备提供设计、供应链、质控和渠道并投资,占股比10-20%。AIOT的作用是探索新的获客的途径,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复购率,近五年AIOT版块的年均增长45%左右。具体数据方面:联网设备2.89亿台,同比增加35.8%;五台以上小米智能设备的用户,有560万,同比是增加59%;小爱音箱用户数7840万,同比增加35.5%。米家APP用户量4300万。
3、互联网服务版块
小米规定硬件净利润率不超过5%,因此互联网服务是主要变现手段,以10%的收入占比贡献超40%的毛利。互联网服务产品主要有MIUI、智能电视,国外的产品有浏览器、小米音乐等。
小米通过硬件销售获客,优势优势是成本低,劣势是用户增长非常慢,比如手机换代就会导致一部分客户流失。然后用户提高ARPU的意愿不强。
我们来看小米的ROE,2018年上市开始好转,2019年为13.16%,2020年Q3为17.15%,增长的速度很快。小米的销售净利率非常低,但周转率是比较高的,拿小米和苹果、costco、亚马逊等国际企业,以及格力、腾讯两个做制造业和互联网公司的公司做比较,发现小米的周转率很有优势,目前仅低于costco,当然costco主做零售和小米的模式有巨大差异的,不能完全类比。但小米能够做到和零售公司的周转率差不多,而且还有增长空间,说明在周转率方面小米还是有优势的。
至于小米有没有可能变成下一个乐视,数据上看有段时间是存在这个可能性的。但最大的不同是小米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克制。在2015年开始走下神坛之后,财务数据很难看,于是小米在这之后一直在补短板,力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认为小米不会成为乐视。
第二个问题:客户为什么选择小米,而不是他的竞争对手?
小米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性价比。“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爆款产品是小米赢得客户的主要原因,小米注重性价比的新国货形象吸引了大批80后理工男,陪伴和见证了这一代人的成长。此外,小米注重用户体验,善于营销,同时拓展品类,通过电商+小米之家的新零售提高用户复购率和购买方便度,而且进一步通过互联网服务提高用户粘性。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小米能做到而竞争对手做不到?
首先是小米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在合适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其次,灵魂人物雷军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雷军本人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从业20年,之后又从事2年天使投资,有广阔而独特的视角,本身又具有超强的技术能力和奋斗精神,选的创业方向当初看起来非常难,但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经初具规模。除了雷军本人,小米的团队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小米的合伙人制度和独特的工程师文化,员工持股计划等都保障了小米能够坚持创新力和自己的价值观。
那么小米构筑的护城河或者说竞争优势总结下来有四点:1、极低的毛利率(手机毛利率仅为5-10%);2、极高的运营效率,三项费用的对比可以看出小米运营效率很高。3、非常强的进化力,小米仅从4G向5G时代进军短短一年多时间,组织结构就有11次调整;此外合伙人轮岗制度,重点提拔80年后年轻高管,以及爆款突围之后的全面补课等动作,说明小米的进化能力非常强。所以小米在6年后能够重返世界前三。4、整个生态链、供应链的支持。小米10年下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和渠道网络,同时通过输出设计、质控和渠道接合投资,打造了一批小米系兄弟企业,形成自己的产品生态链。
同时,小米在商业之外还形成了社会价值,打造了新国货形象,推动全行业效率,提升了中国制造全球形象和竞争力。可以说小米有着costco一样极致的运营效率,保障了小米价值的下限,生态链企业、投资和社会价值提高了小米的上限。
第四个问题,如果是竞争对手不惜一切代价发起竞争,该如何应对?
实际上这种情况小米已经经历过了,小米手机过去遇到最强的竞争对手一个是oppo/vivo,战略聚焦,同时有强大的线下渠道以及供应链优势。另一个是华为,华为起步比小米早,正式的产品发力从2013年开始,投入巨资,整个研发部门就是上万人,对小米的几百人研发团队是降维打击。2015年到2016年,小米的市场份额下降很多,让出了国内第一的位子。2016年之后雷军亲自任手机部总经理,在质量、供应链、研发等各个环节全面融合,销售渠道上补线下和二三线城市的短板。2017年开始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直至今年三季度重回全球前三。
我们认为小米2015年之前的成功依靠的是饥饿营销+爆款,仅仅是先发优势,并没有建立起护城河。为什么现在小米开始有竞争优势了呢?
1、竞争对手的原因,华为由于美国制裁芯片的原因,拱手让出了接近20%的市场份额。
2、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结束,智能手机的赛道已经关闭,不太可能有新的对手进来。我们看数据,实际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见顶,维持在12-14亿的销量主要是换机的需求,用户更换新品牌意愿不强,有利于成熟品牌。典型的例子是三星,经历一系列爆炸事件后仍能维持20%左右的市场份额。
3、经过了四年的全面补课,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单点突破,塑造一些局部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相机上面发力,近千人团队死磕相机技术,形成了单点的优势后,高端溢价品牌升级。用这种方式稳固和提升了市场份额。
4、小米的新零售战略布局已经完成。600家小米之家+下沉市场渠道合作伙伴+小米电商+国外经销商体系搭建基本完毕。小米之家坪效每平方米每年27万左右,仅次于苹果,非常高。小米的三级体系的线下渠道,小米之家,小米授权体验店,小米的直营店都已经布局完成,加上小米的电商、有品的线上覆盖,具备了和oppo、vivo抗衡的实力。
从经营成果来看,手机和AIOT已经有了亮眼的业绩,生态链企业投资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截至今年三季度账面投资额506亿,确认收益7亿。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围绕手机制造、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打造了一个小米的供应链生态网,巩固了小米生态链的优势。
MIUI用户互联网收入变现。截止2020年3季度,小米的MIUI用户3.68亿,同比增长26.3%,智能电视及小米盒子用3580万户,同比增长50%。境外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75.6%,国内1.1亿的MIUI用户以30%的用户数贡献互联网收入的88%,意味着国外MIUI用户变现空间大。
关于小米的未来,发展战略方面:从手机+AIoT到手机 X AIoT,强调乘法效应,智能产品本身具有引流效应,同时相互连接,创造的流量会呈现几何增长,所以叫乘法效应。企业价值观方面,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这也是小米一直以来倡导的。团队建设方面,合伙人制度和新十年创业者计划:4位新合伙人+5位老合伙人,百位新十年创业者,通过激励机制,搭建更加有活力的团队。
第五个问题,小米值多少钱?
在估值上,我们参考了方正证券的研报,认为这个估值的逻辑严密,估算基本合理。具体来看,智能手机2023年预计销售收入2965亿元,按今年三季度的数字4700万部的话,算到2023年增长并不算快,单台价格1308元也不算高;电视销售收入375亿元,其他AIoT设备1000亿元也基本是合理的估算;互联网服务,预计从220亿增长到560亿,增速偏高,但对估值结果影响不大。
这样估算下来,2023年净利润预计300亿元,现阶段估值人民币9888亿元,折合港币1.1万亿元。
最后做一个总结,巴菲特2016年5月起投资苹果,核心逻辑是移动互联网红利将结束,智能手机赛道关闭,苹果的高端市场份额已经稳固,10亿用户的换机、品类拓展和互网服务变现具有很宽的护城河。小米的投资逻辑也基本类似,也是在移动互联网红利结束、智能手机赛道关闭的情况下,小米通过补课卡位成功而份额稳固,且小米具备极高的运营效率、强大的进化力和生态链伙伴以及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值得投资。接下来,需持续关注的是小米手机ASP,AIoT品类扩展,互联网变现,研发投入和生态链企业投资,以及雷军和合伙人的言论。
本文作为内部讨论之用!一家之言,不做推荐,仅作为大家参考,请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