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项目中我们经常有需要使用分布式锁的场景,而Redis是实现分布式锁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并且我们也都希望能够把代码写得简单一点,所以今天我们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的代码使用go-redis客户端和gofakeit,参考和引用了Redis官方文章
单Redis实例场景
如果熟悉Redis的命令,可能会马上想到使用Redis的set if not exists操作来实现,并且现在标准的实现方式是SET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NX PX 30000这串命令,其中:
- resource_name表示要锁定的资源
- NX表示如果不存在则设置
- PX 30000表示过期时间为30000毫秒,也就是30秒
- my_random_value这个值在所有的客户端必须是唯一的,所有同一key的获取者(竞争者)这个值都不能一样。
value的值必须是随机数主要是为了更安全的释放锁,释放锁的时候使用脚本告诉Redis:只有key存在并且存储的值和我指定的值一样才能告诉我删除成功。可以通过以下Lua脚本实现:
举个例子:客户端A取得资源锁,但是紧接着被一个其他操作阻塞了,当客户端A运行完毕其他操作后要释放锁时,原来的锁早已超时并且被Redis自动释放,并且在这期间资源锁又被客户端B再次获取到。
使用Lua脚本是因为判断和删除是两个操作,所以有可能A刚判断完锁就过期自动释放了,然后B就获取到了锁,然后A又调用了Del,导致把B的锁给释放了。
加解锁示例
我们先看lottery()函数,这里模拟一个抽奖操作,在进入函数时,先使用SET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NX PX 30000加锁,这里使用UUID作为随机值,如果操作失败,直接返回,让用户重试,如果成功在defer里面执行解锁逻辑,解锁逻辑就是执行前面说到得lua脚本,然后再进行业务处理。
我们在main()函数里面执行了两个goroutine并发调用lottery()函数,其中有一个操作会因为拿不到锁而直接失败。
小结
- 生成随机值
- 使用SET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NX PX 30000加锁
- 如果加锁失败,直接返回
- defer添加解锁逻辑,保证在函数退出的时候会执行
- 执行业务逻辑
多Redis实例场景
在单实例情况下,如果这个实例挂了,那么所有请求都会因为拿不到锁而失败,所以我们需要多个分布在不同机器上的Redis实例,并且拿到其中大多数节点的锁才能加锁成功,这也就是RedLock算法。它其实也是基于上面的单实例算法的,只是我们需要同时对多个Redis实例获取锁。
加解锁示例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Redis的多数据库模拟多个Redis master实例,一般我们会选择5个Redis实例,真实环境中这些实例应该是分布在不同机器上的,避免同时失效。
在加锁逻辑里,我们主要是对每个Redis实例执行SET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NX PX 30000获取锁,然后把成功获取锁的客户端放到一个channel里(这里使用slice可能有并发问题),同时使用sync.WaitGroup等待所以获取锁操作结束。
然后添加defer释放锁逻辑,释放锁逻辑很简单,只是把成功拿到的锁给释放掉即可。
最后判断成功获取到的锁的数量是否大于一半,如果没有得到一半以上的锁,说明加锁失败。
如果加锁成功接下来就是进行业务处理。
小结
SET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NX PX 30000
总结
通过使用Go的goroutine、channel、context、sync.WaitGroup等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实现RedLock(30多行代码)
可以把加解锁操作封装成函数,这样就不会在业务代码里参杂太多加解锁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