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 图标
文|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刘远举
近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 (HarmonyOS),并同时发布预载鸿蒙的一系列产品。
2019年,华为首次对外推出鸿蒙系统,外界多有怀疑,有的说鸿蒙像是PPT产品,有的说鸿蒙无代码开源就是“作”。到此次正式发布,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的鸿蒙2.0,加之开源代码的举动,打破了此前一些人对鸿蒙的质疑。
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提到“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概念,并且,这个理念贯穿整场发布会。
鸿蒙的前景很远大
当下,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智能设备,这也是“万物互联”的表现之一。但是,这种互联不是完美的,一些设备之间是割裂的,各自为政,无法沟通,无法统一管理。如果将其建立在同一套操作系统之下,就会更加方便。产品的功能也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鸿蒙的出现,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其有1+8+N的产品架构:1指的是手机,8则包括了PC、平板、运动健康、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箱,N则指其他loT物联网设备。
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说过:“HarmonyOS将重新构建人、设备、场景之间的关系。未来产品不再能限制用户的使用场景,而是用户根据场景来定义设备的形态。”
不过,华为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前路可能曲折。
做一个可用的操作系统,其实并不难。Palm公司的WebOS、诺基亚的 MeeGo、微软的Windows Phone,很多巨头都做过操作系统。有些系统从技术上看,未必比安卓差,但这些操作系统都失败了,原因就在于没有生态支持。而在比移动互联更进一步的万物互联时代,生态更加重要。
谷歌对华为的限制,本质上也是限制华为在国际市场上使用谷歌的生态GMS(Google Mobile System)。“谷歌全家桶”提供各种服务,例如 PlayStore 商店,Search 搜索、Gmail 邮件、 Maps 地图等应用,以及众多系统级的 API 接口、各种服务框架,使得开发者能在应用里,内嵌各种Google服务,消费者就可以方便的在各种APP之间跳转。所以,一旦限制华为使用GMS,在不少国家,华为手机就会不太好用。
建立生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苹果那样的,封闭、精致,自己独占硬件与操作系统;另一条是Wintel联盟、像谷歌那样的,开放、包容。两条道路,各有各的好处,都是商业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华为之前是想走苹果的道路,手机独大,然后推出操作系统。不过,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这条路走不通了,华为就得改走谷歌的道路。
道路的选择,并不简单。
谷歌能建立生态,直接原因是,使用谷歌系统的手机出货量大,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其他手机厂商的支持。这虽然是一个循环,但手机厂商对操作系统生态开放的稳定性的预期,是一个关键变量。
手机厂商的支持很重要
华为可能和谷歌的气质不同。
硬件方面,目前鸿蒙的合作伙伴还主要局限于智能家电厂商,尽管华为早就表示欢迎其他手机厂商使用鸿蒙,一起开源共建,但是目前愿意使用的手机厂商不多。
余承东 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目前,几乎所有国内手机厂家,都有各自的定制的系统UI和应用生态,例如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和vivo的Funtouch OS。在此之上,其也有自己的应用商店,自家的物联网 (IoT) 生态。就连从华为独立出来的荣耀,近日也对外表示,目前安卓依旧是荣耀的首选,但未来不排除使用鸿蒙系统的可能。
鸿蒙系统是否能得到其他手机厂商的支持,需要进一步观察。
华为自身的公司结构,组织结构、乃至企业文化,能使华为免于股东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的影响,保持战略与治理的长期稳定性,从而保持创新的活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但华为要取得“更大的生态、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伙伴、手机厂商的支持。
华为的战略在转变
股权结构、组织结构、文化结构与企业战略,是需要相互适应的。当战略变了,前者也要改变。实际上,华为近来一些变化的迹象,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任正非曾多次表示,“华为不轻易允许资本进来,因为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我们的理想的实现。” 而从任正非的最新讲话来看,他的态度已经从“不上市”向“部分业务走上资本市场”转变。
这种股权结构的转变,或许从深层次上是由于华为业务战略的转变带来的。
市场不是战争,市场讲究双赢多赢。
鸿蒙系统的完善是自主发展的重要一步,系统生态的建立是决定这一系统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鸿蒙系统即将面临的并非坦途,未来任重道远。但其征途指向万物互联,其未来是远大和美好的。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在电脑上体验 Android 应用,你可以试试 Fyde OS或许你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所熟知的 IT 巨头,几乎都会推出自家的桌面操作系统和移动端操作系统。苹果自不必说,桌面端是 macOS,移动端是 iOS;微软的桌面操作系统是大家熟悉的 Windows,移动端则是已不再继续开发的 Windows 10 Mobile;Google 的移动端操作系统 Android 市场占有率惊人,但桌面端系统国内却鲜有耳闻——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Chrome OS。
什么是 Chrome OS
Chrome OS 与 Chrome 浏览器息息相关。
作为另一种形式的「Web OS」,Chrome OS 其实也是彼时极具煽动性的「浏览器即服务」这一口号的思想产物。最初的 Chrome OS 中甚至只有 Chrome 浏览器这一个本地应用,系统设置等都和 Chrome 菜单完全整合,很多操作都必须需要依赖网络。
这种设计也极大地限制了Chrome OS 的使用场景,一些常用的软件和功能如果没有提供 Web 版本几乎就无法正常使用,牵涉到需要依赖本地运算的开发软件和设计软件更是无从谈起。因为这些原因,Chrome OS 也一度成为很多人眼中鸡肋的「上网本操作系统」。
好在随着近些年的发展,Chrome OS 也开始逐步开放限制,首先加入了原生 Android 兼容层,让海量 Android 应用都可以在 Chrome OS 上运行使用,极大缓解了应用匮乏的问题;近期 Chrome OS 则开始支持原生运行 Linux 应用,换言之一些常用的开发工具也可以运行在 Chrome OS 上了。
至此 Chrome OS 开始逐步向具备生产力的操作系统转型。
虽然对比现在依旧主流的 Windows 和 macOS,Chrome OS 在变身成熟、具有生产力属性的桌面操作系统这件事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却可以作为一些低端老旧 X86 设备再利用的首选操作系统。资源需求低、可以运行 Android 应用,作为互联网时代备用的「上网机系统」,Chrome OS 还是够格的。
为什么要选「本土化版本」
话说回来,Chrome OS 在国内使用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整个系统完全依赖 Google 服务(GMS),无论是系统激活还是安装 Android 应用等在国内使用都会面临一些障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针对国内环境进行本土化改造的 Chrome OS—— Fyde OS 就成为了我们的最佳选择。
Android 带有完整的 Google 相关服务,而 AOSP 则没有 Google 服务——Chrome OS 与 Fyde OS 的关系其实也类似。我们可以将 Fyde OS 看作是剔除了 Google 服务的 Chrome OS,在此基础上,它还根据国内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开发,是国内体验 Chrome OS 的不二之选。
如何安装 Fyde OS
和很多操作系统一样,Fyde OS 提供了虚拟机镜像和独立安装镜像,对于想要尝鲜但同时又没有合适空闲设备的朋友,选择虚拟机镜像是最安全的体验方式,这里就不做详细展开了。
而我手里正好有一台 14 年款的低端 NUC,安装 Windows 10 都有些力不从心的它,用来体验性能要求并不高的 Fyde OS 再合适不过。
要想在物理设备上运行 Fyde OS,我们首先需要制作一个独立的安装 镜像,这里需要准备一个容量至少为 8GB 的 U 盘,之后通过 etcher 这种镜像烧录软件将其烧录到设备中(镜像包无需解压直接烧录即可)。
如果你使用的是 Windows 设备,那么还可以使用 rufus 进行烧录,需要说明的是在 Windows 上烧录完成后,Windows 系统会提示格式化 U盘,这里留意并选择忽略即可。
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做好的系统 U 盘插入设备中进行启动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设备 BIOS 中要设置从 U 盘引导启动,如果后面需要将安装到硬盘中,那么还要将设备的启动模式改为 通过 UEFI 方式启动。此外和 Windows 或者 macOS 系统安装不一样的是,Fyde OS 的安装镜像同时也是 live USB 镜像,这一点到和 Ubuntu Linux 的安装镜像类似。
换言之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安装到设备硬盘中,通过 U 盘就可以体验完整功能。
欢迎界面
如果前面的步骤操作无误,我们就可以通过 U 盘来启动运行 Fyde OS 了,这里系统的启动速度和 U 盘传输速度有关,启动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系统初始化的设置界面。这里用过原生 Android 9.0 系统的朋友应该会觉得眼熟:Fyde OS 同样运用了新版 Material Design 设计语言。
之后就是登录账户,因为网络环境的原因,账户登录已经被修改为注册/登录 Fyde OS 账户。如果不选择登录账户,那么就只能以「访客身份」使用系统同时只能以「隐身模式」来使用浏览器,之后的体验可以说是处处受限(为了帮助大家避坑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
所以这里建议大家注册登录 Fyde OS 账户,之后就可以无障碍使用 Fyde OS 的全部功能了。
Fyde OS 体验
或许是国内环境的缘故,登录系统之后桌面 UI 可以说是非常简约——桌面底部采用了和 macOS 类似的 Dock 栏,左下角则是系统启动器,点击之后将弹出搜索栏。
在搜索栏界面再次上拉就会进入应用抽屉——如果你用过 Android 9.0 原生系统启动器应该会很容易理解,这里的操作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按照 Android 系统的使用思路来体验 Fyde OS 其实也并无不妥,比如类似 Android 上的系统状态栏在 Fyde OS 则放到了右下方——点击右下角的时间就会弹出快捷设置面板,包括蓝牙状态、音量、系统通知、夜间模式、键盘、网络等等,当然还可以对音量和设备亮度进行调整。
同时这个小面板还提供了关机、重启和用户注销等操作,毕竟是桌面操作系统,快捷设置面板的功能要更为丰富一些。
简单探索一下系统便不难发现,Fyde OS 系统的核心也是网页浏览器,系统设置也和 Chrome OS 一样被整合刀了浏览器设置当中。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现代移动端操作系统,设置简化的同时做到桌面操作系统的「开箱可用」。
键盘设置
不过这样的设计也让 Fyde OS 显得有些简陋:预装软件寥寥可数,除了浏览器就是「文件」——类似 Windows 上的资源管理器应用。
文件管理器
「文件」的 UI 同样采用了 Material Design 设计,操作和原生 Android 上的「文件」基本一致,不过针对键鼠操作进行了一定优化,支持右键新建文件夹、双击打开图片浏览器进行图片编辑等等。不过由于没有预装一些常用的软件,一些常用的办公文档(Word、PowerPoint 以及 Excel)无法打开,需要借助第三方应用来解决。所以这一部分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 SMB 文件共享服务 吧。
壁纸设置
最为核心的浏览器部分,由于和 Chrome OS 同源,Fyde OS 的浏览器同样也是基于 Chromium 的,并且版本升级到了较新的 v77。因为是在国内使用缘故,这个浏览器去掉了 Google 的相关服务并使用了 Fyde OS 的应用扩展商店,商店中上架的应用除了坚果云、OneDrive 等常见云盘服务,还有泼辣修图、文本编辑器这些支持离线使用的 Chrome 应用。
不过对比 Chrome 官方应用商店, Fyde OS 应用商店的应用扩展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真的想要利用浏览器,唯一可行的办法可能就是通过第三方的扩展商店来安装了。
因为缺少了 Google 的扩展商店,安装扩展的方式也变得比较原始:下载 CRX 扩展然后从「文件」中拖到浏览器的窗口进行安装,我自己安装的扩展包括 Lastpass、 Evernote 剪藏 以及 Adblock Plus,在 Fyde OS 下均能正常使用。
安装扩展
另外目前高版本的 Chromium 还支持安装 PWA 应用,通过浏览器将一些 Web 应用安装到系统中,体验就像是在使用本地应用一样。安装方法也很简单:打开 PWA 网址,然后在菜单栏选择「添加」并点击确认安装就 OK 了。
一般而言我会使用 PWA 应用来刷微博,此外很多常用服务也都加入了对 PWA 的支持,在这里就不举例细说了。
PWA 微博
BONUS:把 Fyde OS 安装到硬盘
由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软硬件一体的 Chrome OS( Chrome OS 的授权形式类似 macOS),所以安装 Fyde OS 难免会遇到硬件兼容性问题。而 Fyde OS 会通过快捷设置面板将这些硬件问题直接显示出来(比如没有无线网络设置等),另外这里建议大家选择较早的电脑硬件来体验,且一般大厂的硬件兼容性会比较好。
而如果你的电脑硬件完全兼容并且想充分利用闲置硬件,那么就可以需要将 Fyde OS 安装到系统硬盘:
打开 Fyde OS 的「应用商店」,之后找到「installer」这个安装工具并将其添加到 Fyde OS 中。
Installer
然后打开安装器,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模式(笔者手里的 NUC 是一台无系统裸机,所以选择全盘安装)。
硬盘安装器
之后就是格式化并选择目标分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地磁盘即可,之后选择安装并确认之后等待即可。
选择安装磁盘
由于目前 Fyde OS 还处于开发阶段,因此很有可能出现首次安装失败的情况,这里多试几次一般就可以正常写入系统,等待写入磁盘的操作完成之后重启并移除 U 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可以从硬盘中启动 Fyde OS 了。
启动成功
结语
如果仅仅从目前的体验上来说,Fyde OS 作为 Chrome OS 二次开发的产物首先缺失了原本 Chrome OS 软件生态环境(自己的应用商店软件数量偏少),仅仅依靠一个浏览器很难成为生产力工具。
在这一点上 Chrome OS 就是走了「大生态」的路子,加入了对 Linux 软件容器以及 Android 应用的支持,因此在之后的介绍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在 Fyde OS 安装 Android 软件和 Linux 软件,将其打造成一个真正具有「生产力」的桌面操作系统。感兴趣的朋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