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Go 语言是静态语言,在编写代码时,就对类型有严格的要求,一旦类型不匹配,就有可能编译失败。因此在写代码时,就要经常用到类型的转换,这些知识点,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经常要通常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今天我总结了四种日常开发中最经常遇到的类型转换方法,吃透后就可以自由的进行类型转换。

一、显式类型转换

使用对应的类型函数进行转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使用 int16 就可以将 int8 类型的对象转为 int16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a int8 = 5
    fmt.Printf("%T \n", a)
    // output: int8
 
    b := int16(a)
    fmt.Printf("%T \n", b)
    // output: int16
}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自己定义的结构体和接口类型,但要注意的是,仅能用于将结构体类型转换接口类型,而不能将接口类型转为结构体类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People interface {
    Speak()
}
 
type Student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s Student) Speak() {
    fmt.Println("hello, golang")
}
 
func demo2(s People) {
    s.Speak()
}
 
func demo1(s1 Student) {
        // 结构体类型转为接口类型
    s2 := People(s1)
    demo2(s2)
}
 
func main() {
    s1 := Student{name: "wangbm"}
    demo1(s1)
}

二、隐式类型转换

式转换,是编译器所为,在日常开发中,开发者并不会感觉到发生了变化。隐式转换以下面两种情况最为常见,非常简单,我直接以截图加标注说明就行了,不再长篇大论。

** 函数调用时转换**

函数返回时转换

三、类型断言

学了上面第二种方法后,我们已经知道下面这段代码,肯定是会编译失败的。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Student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s Student) Speak() {
    fmt.Println("hello, golang")
}
 
func demo2(s Student) {
    s.Speak()
}
 
func demo1(s1 interface{}) {
    demo2(s1)
}
 
func main() {
    s1 := Student{name: "wangbm"}
    demo1(s1)
}

答案当然是不能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经过 demo1 函数后,s1 会被隐式转换成 interface{} 类型,而 demo2 函数的参数类型要求为 Student,因此类型不匹配。

解决方法也相当的简单,只要使用类型断言一下,就能实现静态类型的转换。

为了避免有新手,还不了解类型断言(Type Assertion),我这边再简单介绍一下。类型断言可用于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某类型。这其中包含两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该对象是 T 类型(struct 类型),则断言该对象是 T 类型,就能断言成功。
  • 第二种情况:该对象是 I 类型(接口类型),则断言对象是 T 类型,也能断言成功,并且返回一个静态类型为 T 的对象,也相当于类型转换了。

倘若类型断言失败,则会抛出 panic,使用的时候,请千万注意处理。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类型断言并不能用于两个通用类型的相互转换,只能用于将静态类型为 interface{} 类型的对象,转为具体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