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景模拟

①声明接口

声明计算器接口Calculator,包含加减乘除的抽象方法

②创建实现类

③创建带日志功能的实现类

二、提出问题

①现有代码缺陷

针对带日志功能的实现类,我们发现有如下缺陷:

  • 对核心业务功能有干扰,导致程序员在开发核心业务功能时分散了精力
  • 附加功能分散在各个业务功能方法中,不利于统一维护

②解决思路

解决这两个问题,核心就是:解耦。我们需要把附加功能从业务功能代码中抽取出来。

③困难

解决问题的困难:要抽取的代码在方法内部,靠以前把子类中的重复代码抽取到父类的方式没法解决。 所以需要引入新的技术。

三、代理模式

①介绍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中的一种,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提供一个代理类,让我们在调用目标方法的时候,不再是直接对目标方法进行调用,而是通过代理类间接 调用。让不属于目标方法核心逻辑 的代码从目标方法中剥离出来—— 解耦 。调用目标方法时先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减少对目标方法的调用和打扰,同时让附加功能能够集中在一起也有利于统一维护。

使用代理后:

②生活中的代理

  • 广告商找大明星拍广告需要经过经纪人
  • 合作伙伴找大老板谈合作要约见面时间需要经过秘书
  • 房产中介是买卖双方的代理

③相关术语

  • 代理:将非核心逻辑剥离出来以后,封装这些非核心逻辑的类、对象、方法。
  • 目标:被代理“套用”了非核心逻辑代码的类、对象、方法。

1.静态代理

创建静态代理类:

实现类:

测试:

静态代理确实实现了解耦,但是由于代码都写死了,完全不具备任何的灵活性。就拿日志功能来说,将来其他地方也需要附加日志,那还得再声明更多个静态代理类,那就产生了大量重复的代码,日志功能还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管理。

提出进一步的需求:将日志功能集中到一个代理类中,将来有任何日志需求,都通过这一个代理类来实现。这就需要使用动态代理技术了。

2.动态代理

生产代理对象的工厂类: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