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考过研的都在强调的一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当年,我一个渣渣二本拼尽全力去考中科院,国家线315,考了342.超过绝大多数高校的分数线,可软件所就差了一分。

虽然我最后通过调剂还是进了末流985,但差一点,没学上。而且如果在报考的时候,好好研究,可能要比这个好得多。

所以考研小白别急着看视频课做题,而是要准备你的目标院校!确定你接下来一年的目标!

很多同学以为考研的第一要事是考高分!其实并不是!

考研最重要的是能考得上,考高分只是帮你达成目的的方法

方向不对,努力作废!

千万不要用你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报考学校,值得你好好研究!!!!

同学们有福了,今天我将自身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学硕vs专硕

专硕分数相对较低,但由于在校年限短,有些导师不招专硕学生,导致专硕名额相对学硕少。后面会教大家如何看某学校的招生人数,这点不必担心。

很多同学担心专硕学位在就业时有歧视。

我参与校招、社招这么多年,在企业招聘中,学硕和专硕绝对是一视同仁的。

在不太坚定读学硕搞科研的前提下,建议读个年限短好毕业的专硕,性价比很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硕和专硕培养方式不同,如果就业为主,学硕、专硕都可以考,如果想读博、做研究、大学当老师,那还是要报考学硕。

二、必须要知道的地域优势

在北上广深和省会地区的学校,你以为单纯的是个学校这么简单?

在大城市的高校,无论就业还是实习,机会都非常多,而且这些城市一般都会有各个大公司的分部,而犄角旮旯的地区,别说大公司分部,能有几个像样的企业就不错了。

尤其是想要考二本研究生的同学,更要重视这一条!!!!地域优势,对二本研究生来说,那简直就是救命稻草……我的这篇文章里,详细描述了学历对校招的影响:《启舰:对计算机专业来说学历真的重要吗?》,一般而言,二本、三本、专科的同学在校招时,人家基本上连简历都不会看的。但如果你这个学校是本地的二本,人家知道,情况就是另外一种。而且,本地有大公司分部的情况下,二本的同学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进入大公司,并最终转正。

杭州有个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其实是挂了浙江理工大学名字的三本学校。但它的位置非常好,在阿里对面。这里的学生,每年都有进阿里实习并转正的。而其它的二本、三本学校的同学连简历都进不来。

地域优势,无论对实习、就业还是学习时兼职,都非常重要!!!


另外,考研择校最先考虑的,永远应该是你的读研目的和对未来的规划。而不是单纯地去考虑选择好学校还是热门专业。


1. 如果你读研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以后的就业与发展,以城市区域和专业做为出发点优先考虑进行择校;


2.如果你考研只是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文凭,方便以后晋升,以上岸难度为出发点优先考虑进行择校;

三、螺旋报考,降低风险

年轻时,我信奉有理想就去拼,哪管它天高地厚。上了年纪,凡事我更讲究性价比。

你可以像我一样,从一个广西渣渣二本直接报考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是我们学校自建校以来都没人敢报的学校。你可能会成为神话,但更容易跌落神坛!!!后来才知道,人家中科院根本不要二本毕业的学生!!!对整个社会的无知,会使你所有努力白费。

如果你有自己坚定的梦想,全当我下面这块说的是放P。我支持有梦想的同学,也喜欢和尊重有梦想的同学。我想对你说的是:加油,拼尽自己的一切,无悔就好。

如果你想保险一点,请参考我下面的建议:

对于计算机院校来说,是分三六九等的。大致分为六级

  • 第一级:清北、中科院强所、强985优势专业
  • 第二级:强985高校、普通985但强势专业、211特色强校
  • 第三级:普通985高校、211优势专业、普通特色强校
  • 第四级:普通211、一本强校
  • 第五级:普通一本、二本强势专业
  • 第六级:普通二本、三本院校

在这些划分中具体有哪些学校,后续将会给出,小赞先点起来

可以看到大致的分级策略很简单,就是学校好就直接高一档,985>=211>=一本>=二本,能让你在当前等级上能否提一级的,是看你的专业是不是强势专业。也就是211高校强势专业等于普通985。

所以,大家根据自己当前的学校等级遵循螺旋式上升报考即可。

即当前在第三级,最保险的是平级读研,如果报考第二级,颠颠脚够得着,如果报考一级,需要加倍努力,建议大家最高跳两级。

虽然知乎上每年都有二本考上武大,三个月双非上清华,在职半年复习考复旦这类激动人心的标题,但是一定要冷静分析,统计学上概率低于5%的叫不可能事件,希望大家明白。

总是会有学弟学妹问我要考研学习资料,那把我去年给我弟整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不仅包含本文所涉及的各种图表,考研培训班视频、历年考题、各高校的历年面试题、报考锦囊等等,资料很全。

我弟去年上岸就是靠的这些资料,绝不是网上随意打包的那种,有的都是靠买的,绝都是自己考研时候用的,最后汇总而成,内容非常干。

四、关注报录比

由于题主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我就不做计算机学校的推荐了,那怎么找本专业适合的院校呢?这里交给你最根本的方法。

首先,报录比是什么?

报录比 = 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如果一个专业考了6个人,录取2个人,那么报录比就是3:1。

对于备考2021来说,在确定考研目标院校时,报录比的查询是必不可少的数据分析工作。例如,在两所目标院校实力相当,自己无法取舍的时候,选择报录比较小的院校是明智的选择。这样不会因为报考人数太多导致录取分数节节攀高,避免自己成为考研的牺牲品。

就算是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院校的同学,做好报录比查询也能给自己带来不少益处,如果报录比过高,就得提醒自己考研路上不要松懈,如果报录比较低,则让自己不要背负太大心理压力,安心准备就阔以啦。

报录比获取方法有如下四种:

1、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

幸运的话可以在目标院校研究生院看到各专业的报录比,自然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都公布了具体报录比。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你可以百度输入XX大学研招办,查看自己院校的具体情况!

但如果很不幸,没有报录比的信息,那就得学会分析官网有限的数据。虽然报考院校不会将历年的详尽数据全部公开,但录取人数一般是会公布的。

如果没有公布录取人数,你可以找一下拟录取的名单,根据该院校专业复试名单和最终的录取名单来算出一个大致的报录比,然后再结合院校当年的全部录取人数,基本可以估出这个院校的报录人数了。

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进入研招网,点击硕士目录(https://yz.chsi.com.cn/)

(2)、进入搜索页面,学科类别是必填项,其它项如果不知道,可以不填,会自动进行模糊搜索。

比如下面,我搜索了浙江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招研究生的高校

(3)、结果如下,点击目标高校,比如浙大

(4)、点击拟招生人数和考试范围

在拟招人数中可以看到今年这个专业总共招多少人(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年招收33人)

在考试范围中,可以看到这个专业初试都考啥

(5)、结合去看复试分数线,预估今年难度

这里列出了历年各个高校的复试分数线,从2015-2019年的,点击具体年份即可看到,比如,我们点击浙江大学的:

比如,我们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工学类目,他2019年的各科及总结如上所示,你的分数过了这个线,就表示通过了。

三、网络找前辈

善于利用网络人脉,找目标院校专业的学长学姐打听,学长学姐在研究生入学的时候肯定也打听过自己当时是踏着多少人的“尸体”进入院校学习的。

现在网络社交如此发达,找到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还是方便的,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QQ群寻找,既可以找群里热心的学长学姐帮忙,也可以和同期考研的网友互通有无。

四、打研招办电话

最后,是一个笨却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在官网没公布报录信息的情况下,官网有公布你还打电话,那不显得你傻了嘛。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老师不知道你是谁,隔着电话咬不到你的。

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网查到研招办的联系电话,然后一个个去打电话咨询,当然切记打电话一定要在上班时间,然后要有礼貌,无论老师有没有解答你的问题,都要说谢谢哦!

总结:最终确定志愿

考研大小年指的是如果上一年度的复试分数线较高,就会造成下一年度报考人数的变化,会使下一年度报考人数变少,从而使下一年度复试分数线降低。

反之如果上一年度的复试分数线较低,就会造成下一年度报考人数的变化,会使下一年度报考人数变多,从而使下一年度复试分数线提高,合称俗称大小年。

通过历年分数线对比,即可分析出该校初试线的大小年走向。结合报录比,最终确定报哪个学校。

五、致大三下的你

这时候的你应该已经准备好各种资料视频,开始奋战了,但是考研有很多坑!这里提几点,给你打打预防针!


1、考研不需要做精确到天甚至是小时的学习计划

我制定完学习计划后,几乎没有一天能顺利完成,而且是望尘莫及那种完不成。早上做计划时信心满满,跟打了鸡血一样,晚上背起书包离开座位时却像一滩烂泥。

因此不要做精确到天的计划,因为每天学习内容的难度参差不齐,很难预测,大多数人完不成任务后产生的是挫败感而非擦干眼泪迎难而上的欠揍感。把接下来一个月大致要完成哪些任务搞清楚,比如我这个月要把全书线性代数部分做完一遍,可能今天难,做两页,明天简单,做十页。以月为单位,全局性更强。控制大体的进度就够了,考研不考进度,而是考掌握程度


2、考研数学不一定要看名师视频也可以

刚开始准备考研那会儿,花了十来天时间,一到座位上就打开视频去跟张宇老师邂逅,听课的时候头头是道,做题的时候兵败如山倒。我没说视频一无是处,只不过很多人容易被视频欺骗,包括我自己,感觉看着老师讲自己什么都懂了,殊不知那只是老师的知识而非自己的。

我相信每个图书馆里都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打开视频,面带微笑,一手搂着女友,一手喝着小啤酒,脸上写着四个字——“重在参与”,时不时在知乎上看看“考研数学汤家凤与张宇到底哪个好”这种问题,今天觉得张宇老师讲的好,那点个赞,明天觉得他讲的不好,又去回答里找夸汤家凤老师的回答,完了再点个赞,买个盗版视频,胸有成竹,戴上耳机,抖起小腿,前途无亮。

视频,尤其是数学视频,我向来不建议同学们看,这是由这门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考研数学要想取得高分,大量刷题加自己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不太可能出现只靠大量输入便能成为数学高手的人,视频这东西坏就坏在容易培养出眼高手低的恶习。我大学数学基础不算好,考研之前极限不知道,定积分不定积分区别也不知道,线代概率论几乎从0开始学,但整个基础过程也只用了一本复习全书, 难不难,真的难,但突破这个缺口后,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基础不好,可以看基础班视频,我从一些同学和学长学姐口中了解到,汤家凤老师更适合基础差的同学。另外,看视频的时候要做笔记,并经常温习笔记,每次听完一个章节要立马投入到习题册中,培养做题的感觉。最后,冲刺班视频肯定是不需要看,冲刺阶段重点是独立做题。


3、我们为什么要做真题?只是为了做题吗?

为什么真题要做好几遍,我直到考完研都想不清楚,我考研那会儿也是听了学长学姐的建议,要做三遍,好,那就三遍;要做四遍,哇这么多啊,好,药药切克闹,英语真题来一套。

一遍遍刷题的感觉,就像在一个没有灯光的厕所里洗衣服,乌漆嘛黑的,我不知道一遍下来洗的有多干净,但我还是要一遍遍洗,生怕洗不干净。只知道后面有个人在说,再洗一遍,但他也是肉眼,他也没打手电。

等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遍数从来都不是目的,我们要关注的是一遍下来到底掌握了多少,值不值得再来一遍,第二遍要不要换个学习方法。

这跟在黑暗中洗衣服道理一样,你要提前知道这件衣服有多脏,其次你要明白这瓶洗衣液的功效,最后你得控制时间,太晚了宿管阿姨会过来捶你hh


祝考研人都上岸!

我是 @启舰,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