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变量的概念被创造了出来,一个变量仅仅是一个代表内存地址的字母数字组合、也可以一个标签或者一个昵称 。

现在,我们与其探讨内存地址,不如说一下变量,变量是我们为内存地址赋予的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名称,之前的那个程序现在可以这样的解释一下:

image.png

  • 获取变量 a 中存储的值,并将其存储在 CPU 中

  • 将其乘以 3

  • 将结果保存在变量 b 中

获取变量 a 中存储的值,并将其存储在 CPU 中

将其乘以 3

将结果保存在变量 b 中

这是一个相同的程序,唯一的一个重要改进是我们不在直接关注内存地址了,我们也不在需要持续追踪内存地址,而是把这个苦差事交给了编译器。

现在我们可以像这样写程序了:

var a = 6

var b = a * 3

编译器将确保 a 与 b 的变量被分配唯一的地址,同时保证其值可以在被调用结束之前不被释放。

到底什么是指针呢?

截止目前我们知道了内存就是一系列有序列号的存储单元,变量就是编译器为内存地址分配的昵称,那么指针是什么呢?

指针就是一个指向另一个内存地址变量的值

指针就是一个指向另一个内存地址变量的值

指针指向变量的内存地址,指针就像该变量值的内存地址一样

我们来看一个代码片段

func main() {

a := 200

b := &a

*b++

fmt.Println(a)

}

在 main 函数的第一行,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 a ,并赋值为 200。接下来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 b ,并将变量 a 的地址赋值给 b 。我们并不知道 a 的准确存储地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将 a 的地址存储在变量 b 中。

在 main 函数的第一行,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 a ,并赋值为 200。接下来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 b ,并将变量 a 的地址赋值给 b 。我们并不知道 a 的准确存储地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将 a 的地址存储在变量 b 中。

image.png

image.png

因为 Go 强类型的特性,第三行代码也许是最具干扰性的了,b 包含 a 变量的地址,但是我们想增加存储在 a 变量中的值。这样我们必须取消引用 b ,而是跟随指针由 b 引用 a。

然后我们将该值加 1 后,存储回 b 中存储的内存地址上。

最后一行打印了 a 的值,可以看到 a 的值已经增加为了 201

image.png

image.png

结论

假如你是一个来自没有指针概念或者变量中隐藏了指针的开发语言的开发者,你需要在形成一个指针与变量关联关系的模型,总之记住这个规则:

指针是一个指向另一个变量内存地址的值